道真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景点有:
仙女洞:仙女洞位于仙女洞自然保护区内的芭蕉山东北坡,距县城约60公里,下临梅江,为石灰岩溶洞。下洞濒临江岸,洞口宽敞,有一高10余米的钟乳石柱,状似仙女亭亭玉立。中洞海拔700米,距下洞高约220米,洞口高3米,宽6米。上洞海拔1050米,传洞中藏有兵书宝剑;
阳溪茶条坝:阳溪茶条坝属中山槽谷型草场,海拔1580米。草场呈狭长型,面积5000亩,草场四周群山环抱,空气清新;
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道真县北部,东西宽42.04公里,南北长24.82公里,总面积26990公顷。2001年4月13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以银杉、黑叶猴及其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简称道真县,是遵义市辖下的自治县,以汉代学者尹道真得名。
道真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西北、东北与重庆市南川区、武隆县、彭水县毗邻;西南、东南分别与正安县、务川县接壤。南距遵义市区180公里、贵阳市区338公里,北至重庆市区160公里,是黔中经济区连接成渝经济区的“结合部”,是黔渝开放合作的桥头堡。
遵义仡佬石头城:占地380亩,投资4.3亿,如今长满野草
在贵州省的遵义县平正乡,有一个投资了4.3亿元建设的“仡佬族博物馆”(仡佬族风情园),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当地热门 旅游 景点,人头攒动,人满为患,经济效益不错,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如今整个风情园长满了野草,无人打理,破败不堪,成为废弃的景点,让人唏嘘感叹。
据网上报道,遵义县平正乡的仡佬石头城(贵州原生态仡佬文化博物馆)总投资4.3亿元,占地380多亩,于2012年9月正式营业。 目前,已建立以仡佬文化博览园、陈列馆、仡佬始祖九天天祖、潜祖、月、达贵、宝王等20多个景区,300多个景点,石头城里到处怪石林立,按天干地支排列,似迷宫般神秘莫测,很多奇石上镌刻着仡佬族文字,记载着这个民族的 历史 和传说。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平正仡佬族乡成立于1956年12月,是我国第一个仡佬族乡,2006年1月,成功申报为“中国仡佬第一乡”。仡佬族文化源远流长,在平正仡佬族乡,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
仡佬石头城地域宽大,景观独特,怪异, 有“千龙,万龟,百灵”之称。因有”“和之精,气之和,爱之神,巫之灵”四大文化而闻名。人行其中穿越吉祥迷宫享受四大文化之灵气沐浴,“洗心、健脑、开心智”而得“吉祥如意”,故又称吉都灵慧城。
2020年8月30日,同事的家乡正好在这个仡佬族石头城附近两三公里,我们慕名前往,驱车前去,希望能一睹芳容,看一个究竟。
汽车 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行驶,从仁怀市的小山头村出发,经过10多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这个原生态仡佬族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面积之大,简直无法形容,大概至少也有1000亩的面积,而原来的官网上显示380亩。
从博物馆的一侧山上下去,一路都是喀斯特地质地貌,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了这个景点的核心观赏。景区依托石灰岩石块、石柱、石头城,加上后期钢筋水泥的搅拌,打造了各种关于仡佬族传说的神话人物造型、物品、场地、建筑物。用震撼来形容不算过分,至少这也是贵州乃至全国关于仡佬族传说、神话、习俗、敬仰的景区。
景区入口处用很多造型做成了拱门,每个游客进去以后都必须经过这里。拱门的两边,是关于仡佬族传说的各种造型,有房子、场地、人物、场所。拱门上种植了很多植物,藤蔓植物居多,经过四五年的生长,已经将拱门完全封锁,类似于 梦幻冒险**里的幽道,彷佛幽道的尽头随时会出现妖魔鬼怪一样 ,让人_得慌。不过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实际上拱门也链接着各种仡佬族的建筑物,遗憾的是建筑物独特的造型已经被搁置的水泥柱子和裸露的钢筋头所替代,完全看不出神秘所在。
耍楼是仡佬族人民休闲、 娱乐 、对山歌的场所,每逢节庆都要在此举行盛大的对山歌活动,庆祝仡佬族人民的丰收, 祈祷希望、丰收、风调雨顺 。
这幢耍楼的房子,完全使用纯木结构建筑,外表掩映在竹林之中,一条石头路大概十多米,走进去以后就能看到耍楼的大门。进去耍楼里面,一个上百平方米的院坝,加上200平方米左右的木头房子,让耍楼更加庄重,整个耍楼占地大概在两亩左右,建筑面积300左右平方米,完全可以容纳上百人的聚会。
耍楼的正中央就是六和院,六和院三个大字用镀金镶嵌,别具一格。书写得有仡佬族文字和汉文,有几分古色古香。
耍楼的木材因为多年的风吹日晒,已经出现了部分的腐朽,需要重新修葺一新才能接待游客。
走完绿色的拱门,往左拐就看到三个巨大的、高约四五米的、神情严肃悲凉的造型人物,可能这就是仡佬族神话传说里的人物。
其中一个看上去半人半兽,有一个正在沉思,有一个文质彬彬看上去像长者和决策人的身份。不过因时间长了没有修葺,这些举行雕像都已经被周围的杂草包围,看不到脚步和下半身。
这些雕像里,就要数宝王是称得上 历史 上的仡佬族知名人物的。 宝王名叫拉贡,是周朝时期仡佬族的一个头人,因经营朱砂而富甲一方 ,后来被周王册封为宝王,成为仡佬族人民心中的财神爷和平安符。
贵州人自古以来都离不开酒、离不开酒文化,这个仡佬族博物馆也是一样,里面成列了仡佬族先辈酿酒的故事和传说,主要展现形式就是酒罐。巨大的酒罐成列在博物馆里面,上面雕刻着仡佬族文字,对于我这个看不懂民族文字的游客来说,大概猜测也就是酿酒的罐子。
仡佬族博物馆内,活动广场占地面积最大,大概至少也有七八亩的样子。广场设置了廊桥,给游客们同行,据说在2012年开业之初,这里是最为热闹的地方。
广场的背后,也有两个巨大的雕像,雕像至少也有三四米高。雕像是一个财神爷一样的样子,坐镇山坳里,目光炯炯有神。雕像下面,全是金元宝,即使是被野草淹没了,也无法掩盖闪光的金元宝。
神龟石分为大小两个,形状像极了乌龟,乌龟在很多古代经商人的眼里,都是财富的象征。这两个石头被冠以神龟石,就可以看到古代仡佬族人民对于乌龟的崇拜。
祭祀广场大概有几百平方米,位于景区最后 旅游 的一个环节。广场耸立着一个巨大的雕像,黑漆漆的脸部,愤怒的眼神,铜铃般的眼睛,巨大的牙齿,让人产生恐怖的思绪,小孩子看了有些难免尖叫起来。
据说这个祭祀广场是仡佬族人民用来杀牛,举行祭祀活动的广场,每逢节庆日都有大型活动在这里举行。
这么好的文化、民族、风情、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景区为何出现了今天长满了野草的局面、门可罗雀?张长国聊 旅游 个人认为——
1、面积过大。 大面积的开发是 旅游 开发的大忌,当地有些人说,建议这个景区应该先做几个景点,热闹了以后再扩大规模是比较好的投资方法。
2、交通不便。 表面上看这里距离遵义县和仁怀市都比较近,不过目前位置还是没有高速路直达,仁怀市的人上来会觉得道路不同,遵义县的游客下去会感觉路途坎坷崎岖。
3、配套不完善。 一般的 旅游 景区,需要有各种配套,比如住宿、餐饮、购物三种商业业态的搭配,这样便于顾客购物,让游客留下来。
4、目标小众。 所谓目标小众,就是指这种以民族风情为核心的景区打造,建议还是以距离市区不远的地方为佳。比如昆明的民族村,同样也是少数民族的一个风情园,但是它位于昆明滇池的旁边,距离市区不过几公里,去游玩的人很多,一年四季都是旺季,收入也增加了,景区也维护好了。
看来做 旅游 也并非容易,需要长期持久的经营、科学的管理、强有力的销售,才能让景区、景点活起来,企业活下去,游客得到美好的 旅游 体验。
道真县旅游景点
1、中华仡佬文化园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7省道西50米。园区由游客接待中心及规划展览馆、演艺中心、仡佬文化博物馆、尹珍文化艺术中心四个场馆以及广场等组成。
2、道真县玉龙谷景区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桑木坝村。项目包括佩樱湖、杏树林、桂香湾、探梅溪、丽花岛等五景区。
3、石门天乡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_镇。是隐藏在深山里的度假村,这里年均气温16℃,树木葱茏、山花遍野,是夏季露营的好去处。
4、中国傩城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_镇大沙河。这里可以看高台舞狮、仡佬情景剧,游仡佬风情街、傩戏王国主题公园、魔幻岛生态亲子主题公园,品“三幺台”文化盛宴。
5、道真县华山风景区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阳溪镇与三桥镇附近。景区总面积2.5万亩。银杏种植面积约1000亩。自然资源丰富,有天门洞、石笋、石林、竹海、奇形怪树、溶洞等景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小众旅游景点
在贵州,有些景点虽然并不有名,但是却美得像世外桃源,下面是我分享的贵州小众旅游景点推荐,一起来看一下吧。
1、摆贝苗寨
瑰丽的民族服饰活化石
摆贝苗寨 地址:黔东南榕江县兴华乡月亮山
门票:免票
摆贝苗寨是月亮山里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历史非常悠久,他们的服饰被称为百鸟衣,衣上绣满鸟儿的图案,还缝有鸟儿的羽毛,十分精致。这种服饰是专门为了祭祖活动(即“鼓藏节”)和跳芦笙舞时使用。百鸟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央视鉴宝栏目鉴评一件价值60万元。
2、瑶山拉片村
原始氏族社会遗留的活化石
瑶山拉片村 地址:黔南州荔波县瑶山乡
门票:免票
这个原始的村寨位于荔波县瑶山乡,居住的是一个由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生活形态的民族——白裤瑶。村寨里有着奇特的建筑群,其中最特别的就是粮仓,粮仓用茅草,木头、和陶罐完美搭配,创造出具有防火、防鼠、防潮等多种功用的粮仓。远远看一个个粮仓就如同原始部落的草屋,古老粗犷。瑶族人们虽生活简朴,但民俗文化丰富,每年正月的“赛陀螺”,热情激荡的铜鼓舞,以及场面壮观的“瑶王宴”。都是瑶族人引以为傲的民族盛事。
3、务川龙潭村
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
务川龙潭村 地址:遵义市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
门票:免票
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是全国仡佬族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位于乌江支流洪渡河畔,已有700多年历史。古寨建筑保存十分完好,房屋建筑大多为木构建和木装修,木质的门窗上都有雕饰各异的吉祥图案,手法多采用镂空雕刻,其构图精美,想象奇特,雕工细腻。寨内众多遗址故居,清晰地展现着这个村寨的古老之美,其民间文艺狮子灯、花灯、龙灯、乐器、唱歌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4、郎德上寨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地址:黔东南雷山县郎德镇
门票:免票
相较于旅游开发日趋成熟的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少了太多商业化气息,更不会有那种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多了几分宁静和原生态。这里更像是一个干净、安静、风景秀美的苗家古寨,依山傍水,风光迤逦,对于喜欢安静的驴友来说,郎德上寨是感受原生态苗族风情不可多得的目的地之一。
5、麻塘革家寨
后羿子孙居住的地方
麻塘革家寨 地址:黔东南州凯里市城北龙场镇
门票:免票
革家寨位于凯里市城北的'龙场镇境内,居住着500多口革家人,寨子被群山环抱、田野围绕,木质黑顶楼房让革家村寨如同黑色绸缎披挂于青山绿树间。革家女子服装奇特,好似古代的战袍。革家人自称“后羿的子孙”,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许多射日的图案,能听到许多射日的故事。
6、三都巴茅寨
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三都巴茅寨 地址:黔南州三都县三合镇
门票:免票
巴茅,坐落于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镜内。是一座始建于清朝的水族自然村寨。至今寨中依然保持着写水书,说水语,着水衣的古朴民风,是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巴茅古寨依山而建,木楼鳞次栉比,一气连横。寨中古墓林立,碑刻屋梁随处可见的精雕花纹与象形水书一起,承载了水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7、宰荡侗寨
会唱歌的寨子
宰荡侗寨 地址:黔东南州榕江县
门票:免票
侗寨里是用青石板拼嵌的巷道,具有厚重的古朴庄重韵味。古寨最出名的莫过于侗族大歌,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合唱训练的侗家姑娘,凭着天生对音乐的敏感,将生活中的种种心情通过歌声表达,荡气回肠。
8、地扪侗寨
时光边缘的村落
地扪侗寨 地址: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乡
门票:免票
地扪侗寨中的五个自然寨几乎是由五大“房族”组成,建有二座鼓楼、五座花桥、三座戏台等南方侗族典型的干栏式木楼,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幽深曲径,石板墁地,是一块极具侗族风情文化禀赋的原生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5月份出版了中国特刊,刊登了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贵州省黎平县地扪侗寨体验生活所写的文章,题目为《时光边缘的村落》。
仡佬族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现代社会高速效率的生活节奏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的压力,而面对压力,旅游时我们放松自己的方式之一。旅游不仅能够让我们享受到美丽的风光,也能增长我们的见闻,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你喜欢少数民族的风情,那你千万不能错过下面饱含 仡佬族文化 的旅游圣地了。
仙女洞
仙女洞位于仙女洞自然保护区内的芭蕉山东北坡,距县城约60公里,下临梅江,为石灰岩溶洞。上、中、下三洞高低错落,景色各异。下洞濒临江岸,洞口宽敞,有一高10余米的钟乳石柱,状似仙女亭亭玉立。中洞海拔700米,距下洞高约220米,洞口高3米,宽6米。上洞海拔1050米,洞口时有云雾缭绕,相传洞中藏有兵书宝剑。
毛田天主教堂
毛田天主教堂位于砚山镇之毛田大堡,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建,于1989年拨专款进行维修。此地是贵州省天主教之发源地。
洋岗河
洋岗河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郊,距县城7公里,是涪洋河和洋溪河汇合之地,东流汇洪渡河而去。该河东临峡谷,崖门壁立,危峰对峙,云天一线,势欲闭合。河流崖脚出口人称观鱼洞,或如老龟或如假山的巨石横亘于前,乱而有致。
该河因“天鹅抱蛋”和“石-”的传说曾叫倒洋江。如今的洋岗河犹如一条碧绸,从山的深处飘来,刚刚展平,又被大桥(险峰桥)裁为两段,成了人们消暑击浪、戏水观鱼的必游之地。
银狮洞
银狮洞位于黄都镇丝绵,是一大型溶洞,该洞神秘又神奇,天然洞分上下2层,且旱水二洞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贯通,浑然一体,鬼斧神工,妙趣无穷。越往深处,景致越异,珍珠墙、乳水瀑、响水洞、长寿翁、钟乳石林、石山堡奇景异趣,接连不断。
白滩峡谷
白滩峡谷距县城区40公里。该峡谷风光旖旎,碧波掩映。两岸山恋叠嶂,河谷幽深,奇峰峻秀,美不胜收。集山、水、洞、瀑布、石林为一体。乘船行走于其间,真是船在水中走,人在画里游,让人心况神怡。该景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中国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什么
地坪风雨桥
位于贵州黎平县地坪乡的风雨桥,横跨在美丽的南江河上,桥身长约70米,宽约4米,距水面高8米。桥上建有三座桥楼,中楼高约5米,是一座五重檐四角攒尖顶的鼓楼,顶上安装有葫芦宝顶,桥两端是三重檐歇山顶高约3米的鼓楼。桥翼角巧装套兽,横廊顶脊装饰泥塑鸳鸯、凤凰。廊内两侧绘有侗族风俗画和花鸟山水画,形象生动。桥北端配建一座高约9米的六角攒尖顶的风雨亭。亭中常住着一位老人,他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在这里沏上茶水,供来往行人饮用。桥的柱头上挂着一捆捆由热心的侗族妇女扎制的草鞋,为行人提供方便。隆冬季节,寨里的人还轮流挑柴来生火,供行人歇息时取暖。这些暖人的情意,显示了侗族人民乐于助人,热情待客的美德。
风雨桥(wind-rain bridge)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二。风雨桥又称花桥,亦叫福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不过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的有三层,多的达五层。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据传,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1、四月八
“四月八”是中国贵州、广西等地的汉、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主要与农事有关,这一天民众会举行各种欢庆仪式,不仅表达丰收的喜悦,还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苗族“四月八”风情节,是苗族同胞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它蕴涵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民族价值取向和民族文化根基,是苗族同胞最盛大的祭祖节、英雄节和联欢节。
2、苗族跳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南开乡附近的苗族同胞便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来到水城县南开乡聚会, 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跳花节上,当地居民会在空旷的场地上栽下一棵树定为“花树”,花树下放置茶、酒、芦笙等物品,苗族同胞便以花树为中心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中展示了苗族同胞民族服饰、歌舞竞技、宗教信仰等少数民族文化。
3、谷雨节
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侗寨”之美誉,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当地古老的节日谷雨节在侗语中叫“渐苟嫩堕拉”,是“吃乌米、播稻种”的意思,是侗族农耕文化与婚恋习俗的双重寓意表达,流传于黎平肇兴、龙额、地坪等侗族地区。据《黎平府志》记载,谷雨节这个传统习俗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延续近500多年。
4、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这天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5、采花节
采花节又叫采花坡,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苗族青年,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坡,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苗族男女育年围树歌舞,名日“跳花场”。跳时男一圈女一圈,一圈套一圈,回旋欢跳,且歌且舞。姑娘们的百褶裙飘飘洒洒,银镯项圈叮铛有声,舞姿质朴优美,个个象孔雀开屏。盛会常达六、七千人,热闹异常。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贵州多地少数民族欢度“四月八”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贵州水城苗族跳花节庆节日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贵州黎平“谷雨节” 演绎五百年传承民俗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六月六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采花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