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之都”花落谁家?

“新能源汽车之都”花落谁家?

3838px 2025-05-11 汽车 44 次浏览 0个评论

“新能源汽车之都”头衔最终会花落谁家?如今,安徽省会合肥市正强势亮相这一争夺者行列。

“新能源汽车之都”花落谁家?

10月22日,合肥市政府召开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多个议题。市长凌云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合肥市要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并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合肥造、合肥产、合肥用。

消息介绍,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从南北争霸到三分天下丨江淮没有输,大众一直赢

2020年一开年,关于蔚来的融资传闻就频频见诸报端,先是广汽的10亿美元(后来缩水为1.5亿美元)入股传闻,紧接着又有知情人士爆料吉利打算3亿美元入股。

最终在2月25日这一天,蔚来迎来了真正的融资消息,不过对象既不是广汽也不是吉利,而是合肥市政府。在2020年这个寒冷的初春,安徽老乡给了蔚来董事长李斌真正的温暖。

在位于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里的蔚来中心,蔚来与合肥市政府签署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这里将建设蔚来中国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项目计划融资超100亿元。同时,蔚来宣布EC6将会在江淮蔚来工厂正式量产。

提到蔚来中国总部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去年5月份亦庄国投曾与蔚来传出合作100亿规模的合作消息,当时开出的条件之一也是蔚来中国总部落户亦庄,但是后来就没了下文。看来最终亦庄没舍得掏这100亿元,机会留给了合肥市。

除了融资规模超百亿以及总部落户合肥,关于这次双方合作我们还有很多细节不清楚,AskBob汽车也就此采访了蔚来汽车相关工作人员,希望获得更多信息。不过对方表示由于目前蔚来与合肥市政府签订的还只是框架协议,许多细节也在商议中,具体融资金额及协议条款会在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后再对外公布,唯一能透露的就是,融资规模会“超”百亿元。

至于为什么选择与合肥牵手,蔚来汽车方面给出了三点原因:首先是合肥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经济上有优势,落户合肥有利于蔚来在长三角高效地进行产业布局。其次安徽是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重镇,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此外蔚来本就与江淮汽车有合作,在合肥拥有深度产业布局,再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这里能够提升运营效率,有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

除了蔚来给出的这三点原因,我们认为于情于理牵手合肥,对于蔚来现阶段发展来说,都是一个最佳选择。首先李斌作为安徽人,得到家乡的大力支持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安徽现有的两家汽车企业江淮和奇瑞目前发展上都不算太顺利,安徽需要在汽车产业上打造一张新名片,蔚来是最好的选择,它既代表新能源汽车这一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又是目前中国新造车的领军企业。

而且投资蔚来是一个风险很高的项目,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开始频频传出有地方政府资金或传统车企打算投资入股,但是又都只停留在传闻阶段,因为大家都非常谨慎。蔚来与江淮早已有深度捆绑,安徽省也不愿见到蔚来因为缺钱倒下,这个时候出手帮一把自然很有必要。

虽然这次合作我们都乐见其成,不过也要明白一个道理,百亿元的融资并不能彻底保蔚来平安。作为一家初创期的汽车企业,蔚来还处在疯狂烧钱的阶段,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就超过84亿元人民币,换句话说即便百亿元到账也就够它烧一年的。

李斌自己也多次强调,对蔚来来说前方不会是坦途,很长时间内他们都将是一家求生存的创业公司。谈到这次的融资,蔚蓝汽车也对AskBob汽车表示“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还在拼命的想着怎么能活下去,比起奔驰、宝马、奥迪,以及特斯拉,真的不敢妄言更好,融资将会始终是蔚来在进行的工作。”

而且,即便是合肥市政府的百亿元也不是轻易可以拿到的,汽车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都有诸多条件限制,大牌如特斯拉,也是与上海市签了对赌协议,纳税额达不到规定吃进去的土地也要吐出来。贾跃亭当年在莫干山风风光光拿地盖汽车小镇,现在也成了黄花菜。

所以对于这次蔚来与合肥市的签约,我们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不能盲目乐观。在如今的资本寒冬中,蔚来能够获得地方政府青睐,让我们对其接下来的发展也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前方依然不会是坦途,蔚来还有许多山坡要翻越。(文章部分来源于受访企业)

作者:秦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随着大众(安徽)的加入,南北大众的双雄之争可能会变成一场“三国杀”。

文丨左茂轩

12月8日,随着大众(安徽)汽车有限公司的顺利揭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在华销售整车超过400万辆的大众汽车,终于实质性地拥有了一家合资车企的控制权。

揭牌仪式的同时,两年前建设的研发基地竣工,年产35万辆新电动车的生产基地也正式开工。2023年,大众(安徽)将推出第一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车。

大众汽车CEO迪斯在远程视频讲话中直言:将把大众(安徽)打造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电动出行驱动中心之一。

2018年,中国宣布逐步放开汽车合资公司的股比限制。大众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外资车企。2018年,宝马集团已经与华晨达成协议,计划在2022年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比提升至75%,2018年底,特斯拉首开先例在上海独资建厂。

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总共交付了1097.5万辆汽车,其中在中国的销量达423.36万辆,占比高达38%。但是,中国区的净利润贡献为44亿欧元,在2019年大众集团170亿欧元的营业利润中只占到了26%。这是因为,大众集团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所持股份分别为40%和50%,其在中国市场通过合资企业获得的利润,超过半数要分配给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

利益的分配,促使着外企试图提高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股比。但与宝马不同的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有一汽、上汽、江淮三个合资伙伴,股比的调整将是大众与多家中国企业间的话语权和控制权的复杂博弈。

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江淮让渡了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但也会让大众未来将更多的资源放在大众(安徽)的身上,形成大众在华新的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个安徽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大众(安徽)的成立,也让大众这个在过去四十年享受中国汽车合资时代红利的大赢家,迈出了在华业务布局调整的关键第一步。

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

2016年9月6日,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签署了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2017年6月1日,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签订了合资合同,2017年12月22日,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正式成立。这是继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之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成立的第三家合资公司。

江淮对于这家新的合资公司寄予厚望,合资公司的推进速度非常快。

2018年4月的北京车展期间,江淮大众发布了合资公司的全新品牌SOL(思皓),并亮相了首款量产车EX20。根据当时对外透露的信息,思皓的设计团队来自大众集团旗下西班牙品牌西雅特,而底盘调教团队则来自德国,并且旗下所有产品都会满足大众集团的质量要求。也就是说,江淮大众最初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中国版西雅特”。

不过,在此之后,江淮大众的一切市场动作开始慢了下来,除了基于江淮原有产品打造的EX20之后,江淮大众并没有任何新车计划流出。

在此期间,一项政策的出炉,影响着江淮大众以及思皓品牌未来走向。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合资股比放开时间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车外资股比后,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的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在宝马突破50%的合资股比限制之后,不少外企也对调整合资公司的股比蠢蠢欲动。其中,就包括大众。

早在2019年3月的大众年会上,大众汽车集团全球CEO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集团考虑调整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股比。当时,迪斯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也没有明确考虑调整股比的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或江淮大众中的哪一家。

当时,外界就在猜测,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年轻的江淮大众。

一方面,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中,中方较为强势,与一汽、上汽相比,江淮的实力更弱,大众更能掌握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大众与一汽、上汽合作多年,如果大众不想在中国错失机会,就必须与长期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贸然调整股比可能会影响大众汽车在华现有的成绩。而江淮大众刚刚成立,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包袱,也最有可能成为大众的突破口。

江淮大众项目的推进,是大众汽车握在手中的重要筹码。江淮大众在2019年年底终于将思皓E20X推向了市场,但该车市场表现不佳。根据江淮汽车2019年年报,江淮大众项目当年亏损3.6亿元。对于本就举步维艰的江淮汽车来说,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只有满足外方的条件更快地将项目进行下去,才能够尽快挽回损失。

大众方面的诉求,或许就是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今年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12月2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和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其中,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变化的不仅仅只是公司名称,还有整个公司的产品、品牌、业务规模,以及其在大众体系内的地位。

大众(安徽)生产的车型,将是大众MEB平台旗下的车型,产品开发基本上由大众负责。而不是此前的大众与江淮联合开发。目前,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已经在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I.D系列车型,从这一点来看,大众(安徽)推出的产品,产品力和品牌力不会比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差。

思皓品牌已经回到江淮,大众(安徽)将引进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品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引进大众品牌的可能性最大。政策上,新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会在2023年,届时汽车合资的股比已经完全放开。从商业角度来看,大众品牌在中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度,能够最快的打开市场局面,斯柯达品牌这两年在中国市场在走下坡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若再度引进西雅特品牌,市场风险极高。?

当然,对于大众(安徽)来说,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打造自己的渠道。在以往,合资公司的渠道铺设离不开中方的帮助。不过,江淮汽车的定位比较低端,和大众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众(安徽)的渠道铺设对其而言将是一个难点。

“三个大众”的平衡与博弈

虽然,从目前的规划来看,大众(安徽)将只生产电动车,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存在差异。但是,大众(安徽)和南北大众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一直以来,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之间剑拔弩张,在产品和资源上的竞争非常激烈。随着大众(安徽)的加入,南北大众的双雄之争有可能会变成一场“三国杀”。

在中国的三家合资车企中,大众持有大众(安徽)的股比最高,大众(安徽)也被戏称为大众的“亲儿子”。据启信宝显示,大众(安徽)的法人、董事长、总经理均为大众中国CEO冯思翰。

大众集团未来在华的资源分配备受关注。

从目前的业务布局来看,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已经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从轿车到SUV、从小型车到中大型车的完整产品线。尽管大众(安徽)称要推出更适合中国年轻人的产品,但是,新车型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产生竞争,将是大概率事件。

大众是最早在华推进双车战略的跨国车企。例如,紧凑级轿车的一汽-大众宝来和上汽大众朗逸,B级轿车的一汽-大众迈腾和上汽大众帕萨特,SUV领域一汽-大众的“探”家族和上汽-大众的“途”家族。在电动车市场,双车战略已经延续,比如即将上市的一汽-大众的ID.4?CROZZ和上汽大众的ID.4X。

在国内实行“双车战略”,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合资车企的产品布局;另一方面,则是去发挥不同合资车企销售渠道、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而大众推进双车战略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其平台化造车的理念。在一个平台上,通过调整打造出多款不同车型的成本和难度都较低。

同样基于MEB平台打造,大众(安徽)的电动车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之间细分市场,存在重叠的可能性。

那么,大众在华的产品布局未来会从现在的“双车战略”发展成“三车战略”吗?如果是这样,大众(安徽)该如何来吸引中国的消费者买单?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6月11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多条公告披露了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增持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之后的合作规划细节。江淮汽车曾经表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的前提下,未来将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大众(安徽)只规划了纯电动汽车生产项目,但未来或许将不仅仅只生产纯电动车,大众(安徽)可能会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正面交战。

从政策上来看,两年之后,大众才能够突破在国内只能通过两家合资公司生产燃油车的限制。而只有纯电动生产资质的江淮大众,将来是否能够突破政策限制生产燃油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大众已经是江汽控股的大股东之一,存在着多种解决燃油车资质的途径。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大众汽车将资源投给大众(安徽)存在合理性。首先,大众拥有对合资公司控股权;另外,由于持股比例更高,大众也能在江淮大众获取占比更高的经济利益。

在这背后,也可以提高大众在与一汽和上汽之间谈判的筹码。

事实上,一汽和上汽在合资公司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合资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大众集团来说,中方团队在本土化研发、供应体系、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曾作出巨大贡献。比如,在中国市场独创的“轴距加长”、中国市场的“专属车型”,以及去年刚刚从一汽-大众独立的大众品牌子品牌捷达。

不过,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充满变化,大众必须思考的是,维持在这个占据着其40%的全球最大市场的发展稳定。如果想要调整股比,股东双方必须经过理性的谈判,避免造成两败俱伤。

大众需要在博弈中保持平衡,并且做出更有利于其在华长远发展的选择。

安徽汽车的新机遇

两年前,宝马宣布扩大华晨宝马股比引起行业热议。有人认为,这会让中方从合资公司中分得的利润减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举会让宝马进一步加大对华晨宝马的投入,将进一步促进对辽宁和沈阳的投资以及当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大众(安徽)同样将极大的推动安徽省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暨研发中心竣工和制造基地开工仪式上,安徽省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当天,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现场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致辞,副省长何树山主持仪式。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也出席了仪式。

李锦斌强调,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揭牌运行,是安徽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在安徽、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数据显示,2019年,安徽省汽车产量为77.6万辆,排名全国第14。虽然安徽省内有江淮和奇瑞两大国有车企,但是上述两家公司在近几年都遇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全国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从目前来看,安徽省与合肥市是一大赢家。

总体来看,安徽省有较强的汽车产业基础,省内有江淮、奇瑞等国有汽车公司,今年初也引进了蔚来这一被称作“中国特斯拉”的新造车企业。大众加大在安徽省的投资,将对当地经济带来强大的带动作用。

大众进入安徽省的同时,已经在当地加大对产业链的投资。此前,大众集团还收购了合肥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的战略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通过扶持当地企业,大众希望在合肥打造一个电动出行新基地,形成产业集群。

尽管目前还未确定国轩高科会不会成为大众(安徽)的电池供应商,但是国轩高科拥有地域、股权关系等诸多优势。如果国轩高科一旦能够进入大众MEB平台的供应体系,对其市场规模和占有率将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

不仅如此,据冯思翰透露,大众汽车集团将在安徽打造一个电动出行基地,?因此大众还在与国内外供应商进行协商,计划在大众汽车(安徽)工厂周边,建造一个专属供应商园区。数字化方面,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安徽建立一个数字化中心,旨在为集团旗下产品提供车联网和数字化服务。

“大众汽车(安徽)在积极拓展合肥当地的潜在合作伙伴。”冯思翰说。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大众积极在合肥扩展产业链的布局,扶植起一批周边的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对于江淮汽车乃至整个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

大众汽车在电动车时代也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潜在可能性,继续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大赢家。

江淮没有输,大众一直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新能源汽车之都”花落谁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