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凭什么引领中国新能源迈入价值向上发展新阶段?

吉利银河凭什么引领中国新能源迈入价值向上发展新阶段?

3838px 2025-05-09 科技 100 次浏览 0个评论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哑铃型结构”,即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和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占比很大,而居于中间地带的市场还是燃油车的天下,新能源车的竞争力不强。但根据最新市场统计,20万元左右的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已在提升,2022年12月达到了20%以上。新能源车展开了对传统燃油车的加速替代。

吉利银河凭什么引领中国新能源迈入价值向上发展新阶段?

而吉利是一家多品牌发展的车企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有聚焦30万元以上纯电智能赛道的极氪品牌、聚焦15万元以下市场的纯电几何品牌,同时吉利母品牌、领克品牌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车型。但在15-30万元的新能源区间,吉利的布局还不够十分明确。2月23日,吉利汽车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正式发布,首款车型电混SUV银河L7同步首发并开启预定,计划今年第二季度交付。可以说,吉利银河系列填补了品牌在15-30万区间的市场空缺。

除了吉利银河L7,此次发布会吉利汽车还一次性放出了未来两年内将陆续推出的七款产品,其中4款属于智能电混L系列,基于e-CMA架构打造,覆盖A0级到B级电混产品。其中“银河之光”是吉利银河智能电动原型车与大家正式见面,它跳脱了电动车设计同质化路线,是吉利涟漪美学的延承与时代科技融合进化的成果。在银河L7之外,首款电混轿车银河L6将在今年三季度交付。另外3款归属智能纯电E系列,与极氪品牌同采用SEA架构,覆盖A级到D级纯电产品。首款纯电轿车银河E8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交付。由此可见,2023年是吉利新能源系列——银河爆发的元年。

定义与依托,高价值产品与技术的“纠缠”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7.6%,行业正在从“政策培育期”向“全面市场化”驱动转变。但是依然存在“续航打折”、“电池不安全“、”智驾失控频发“等用户痛点,用户期待“高价值、更安全的智能电动车”,吉利银河系列来得恰逢其时。

具体而言,作为吉利银河首款产品,吉利银河L7定位“家庭首选智能电混SUV”,专为中国主流家庭而来,是20万级智能电混的首选。此次吉利发布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全新银河N OS”——三大新能源电气化技术都在吉利银河L7上实现首次搭载,让吉利银河L7在性能、智能、舒适、品质、安全方面全面超越同级,充分印证20万级智能电混首选的实力。

在外观上,吉利银河L7具有国际化审美,整体采用银河涟漪美学设计,完美融合中华传统美学与电动化时代的光电科技,让汽车的设计打破能源的界限,具有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

在智能座舱设计方面,银河L7搭载了银河自在座舱。10.25英寸仪表+13.2英寸中控屏+16.2英寸副驾屏+25.6英寸AR HUD,可实现四屏智能交互,满足全车人的智能体验。此外,银河L7还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配置了50w无线充电、晶耀星环光幕氛围灯、隐藏式门拉手、头枕音响等智能科技。

此外,吉利银河L7在性能、节能和智能上都体现出“高价值”属性。性能上,银河L7远超2.0T宝马X3,不仅支持弹射起步,百公里加速低至6.9秒;节能方面,银河L7(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370公里,百公里油耗5.23L,比CRV更省油;智能交互方面,银河L7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银河N OS,热启动时间、语音唤醒速度均优于小鹏。回归到用车的本质需求,吉利银河L7在安全、舒适方面下了更深功夫。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同级唯一的顶置安全气囊带来更安全的保障,2785mm的超大轴距带来宽敞的副驾空间,四向电动腿托、座椅按摩、理疗功能等让乘坐更舒适。

高价值的技术定义高价值产品,反之,高价值的产品依托于高价值的技术。伴随着“智能吉利2025”战略快速落地,吉利在三电技术自研、智能架构、智算中心、卫星、操作系统等智能生态上具有差异化的体系优势。吉利银河专属“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以及独创的“三挡变频电驱”为银河L7保驾护航。此外,全新自研的银河N OS分布式操作系统,已经实现量产搭载,它既能牢牢的保护用户隐私,又能带来更快、更易用的交互体验。

三大法宝——吉利银河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在上文我们提到了吉利银河专属的多项技术,其中神盾电池安全技术,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以及全新自研的银河N OS操作系统,这三个核心技术的最优集合使吉利银河具有更加卓越的差异化优势,或将助推吉利新能源系列飞跃式发展。

首先说到“电池模块系统的安全问题”,不仅要做到电芯的安全,还要做到电池包Pack及电池模块等系统安全。吉利银河具有行业首创深入到细胞层级的防辐射安全,有效避免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同时,从感知级元宇宙仿真到实车验证的结构安全开发体系,赋予了吉利银河产品从电芯、到底盘、再到整车的结构安全。此外,吉利银河的“BMS3.0电池医生”,通过“多维融合的AI决策算法”,可以实时保护200多项电控条目,预警50多种故障类型,对于热失控、电池寿命、电芯状态等,都能做到精准预测保护,可提高电池寿命20%,结合吉利独有的结构安全保障,成功做到电池低衰减、耐挤压、不起火、不爆炸。

其次,在电混领域,我们所熟悉的有长城的柠檬混动,奇瑞的鲲鹏动力,吉利的电混技术当仁不让,角逐此细分领域。新一代雷神电混取名“雷神电混8848”,取自珠穆朗玛峰海拔,这也代表了吉利将始终攀登科技的巅峰,永不止步。吉利银河智能电混系列,首搭目前量产热效率最高44.26%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Plus,实现变速器双电机驱动突破,创造全球热效率的新巅峰。其次,“雷神三挡变频电驱“再度进化,全球首个实现P1+P2双电机超频驱动的智能电驱,在深踩油门时P1电机可辅助驱动,还能实现弹射起步,释放更多的动能储备,系统功率大幅上涨,两驱综合功率达到287kW,实现了性能与节能的高度平衡。此外,8大智能控制技术,带来超20种工作模式,并可高度FOTA进化。

再者,银河N OS是吉利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基于“开源适配、开放融合”的开发理念,从架构层、系统层、应用层多维度入手,给用户带来多端融合、一触即达的无界体验。银河N OS既能满足汽车安全性要求,又能接入万物互联的精彩生态,引领智能电动车从软件定义向生态定义转变。从架构上,它给客户的数据隐私上了一道最牢靠的锁;在系统层面,全新的场景引擎和语音引擎给客户带来更快、更强的交互体验。在应用层面,它打破了硬件与硬件的壁垒,实现了近场通讯、无感联接,就像在车、云、手机和各种智能终端之间架起了一条智慧高铁。

吉利自研的厘米级卫星高精度定位模组,已通过车规级认证,通过融合吉利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技术,该技术可实现精准定位永不失联。预计2025年,吉利将完成72颗低轨道卫星组网,届时吉利银河智驾将实现全球无盲区的定位能力。

之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吉利银河凭借吉利集团多年的造车经验和良好的技术研发基因,在新能源迈向高价值增长的时代有备而来,并或将带领产业同盟向更高阶段进阶。吉利银河的拥有“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新渠道、新服务”的特质,它的到来也是吉利汽车向全面新能源电气化转型的标志。

据悉,吉利汽车提出2023年的新能源销量要达到60万辆。2023年吉利汽车总体目标为165万辆,目标增长率为15%。正如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所说:“百年汽车产业大洗牌正处于格局重塑时期,正是中国品牌向高端形象突围的有利时机,吉利已经构建起集智能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的一体化科技生态,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科技护城河,吉利银河必将引领中国新能源进入价值向上的第二发展‘新阶段’。”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点滴孟春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未来的新材料!懂行的请进!

我也被啪啪啪打脸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开始买电动车了!说来惭愧,我曾经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动车黑”,我以前的观点跟你们差不多:

1、电动车有续航焦虑、充电麻烦;

2、贬值率高,开5年白送都没人要;

3、电车比同级别油车贵,省油不省钱;

4、坐电车容易晕车;

结果打脸的是,今年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开了开表哥刚提的国产电动车,完全颠覆了我对电动车的看法,什么续航焦虑,什么保值率之类的,在电动车的几个优势面前,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了,就像你喜欢一个女孩,只有她长得足够漂亮,什么学历、收入、家庭,都不重要了。电动车给我最大的3个感受,我详细说一说吧。

感受一:加速毫无延迟,真的爽

当你踩下电门的那一刻,电动车的动力是瞬间就来的,丝毫没有油车那种动力的延迟感,说实话,真的感觉太爽了,说一个典型的场景吧,就是当你需要借道超车的时候,一脚电门+一把方向就完成超车了,如果是油车的话,你还需要担心动力不够用、提速慢的问题,难怪我表哥说:“开惯了电车,就不想碰又笨又重的油车了”。

感受二:安静且顺滑

尤其是低速的时候,电车几乎是没有噪音的,就算是车速跑快了,也只有风噪和胎噪,坐在车里面的静谧感受,完爆油车,听音乐感觉音质都变好了;而且没有了变速箱,就没有了顿挫,开起来就是丝滑般的体验。相比之下,油车就像“拖拉机”一样,噪音又大,又容易顿挫。

感受三:电车是真的省钱

哦~对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油车的用车成本确实低,百公里电费只需要6分钱,是油车的十分之一,我表哥给我算了一笔账,他说电车有个好处,就是开得越多越省钱,按照一年跑2w公里来算,一年下来,光省下来的油费就得1w块;极端点儿说,要是跑20w公里,光油费就省出来了10w块。(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网约车司机都喜欢买电车了,因为他们跑得里程多,确实省油钱)

涡轮有话说

个人认为,电车和油车之间的关系,应该跟皮鞋和运动鞋之间的关系类似,运动鞋穿着肯定更舒服,走水泥路、土路、石头路、烂路都没问题(这就像油车,哪儿都能去);而皮鞋穿着可能会挤脚,而且走不了烂路(这就像电车,比较挑剔);但是你能因此就说皮鞋不如运动鞋吗?我觉得不能吧?它俩只不过是适用的场景不同而已,某些商务场合,还是得穿皮鞋。(同理,在市区代步的话,电车的体验确实要比油车更优秀)

而且说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在传统的汽油车领域,国产车想要赶超大众、丰田、本田、BBA那些国外车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我们终于跟国外车企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甚至我们有实力和信心开始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比亚迪推出了仰望,第一款车是百万级的硬派SUV;吉利也不甘落后,这次带来了全新的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

至此,吉利的汽车版图已经非常清晰了:中国星、博系、缤系、帝豪系将形成“吉星”产品系列,主打燃油车市场;几何系列,主打大众化纯电产品;而吉利银河系列,则主攻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吉利银河自称“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将在2年内推出7款产品,包含4款智能电混L系列和3款智能纯电E系列。可以说,银河系列的到来,吉利也终于完成了它在新能源车市场拼图的构建。所以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吉利的银河系列与比亚迪的仰望,是否会成为自主高端新能源车的“双雄组合”呢?

在核心技术方面,吉利也同步发布了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以及全新的汽车操作系统“银河N OS”,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不止能够预防电芯自燃,更能解决电池模块系统的安全问题,通过“架构十宫格专利、整车笼式防护、快充安全无忧、BMS3.0‘电池医生’智控系统”等8重护盾,保障电池包Pack及电池模块等系统安全。雷神电混8848则搭载了目前量产热效率最高44.26%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Plus,吉利所独创的“三挡变频电驱”,能够带来228km/h的极速。银河N OS则是吉利全栈自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在架构层上,能够给用户数据隐私装上最牢靠的锁;在系统层上,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快、更强、更温暖的交互体验;在应用层上,则带来了全新的UI风格,优美丝滑的银河微动效。

回归到产品层面,此次吉利银河带来了两款新车,分别是智能电动原型车——“银河之光”和首款智能电混SUV——“吉利银河L7”,其中,银河L7将会在今年二季度交付,它的定位是20万级“家庭首选智能电混SUV”,基于e-CMA智能电混架构打造,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三叶草溃缩结构、四纵四横地板结构等等,让它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在性能方面,银河L7支持弹射起步,百公里加速6.9秒,亏电油耗5.23L/100km,CLTC综合续航1370公里,可以说它的性能比2.0T的宝马X3更强,但是油耗比本田CR-V更低。

真不是我吹牛,如今的国产新能源车做得真的已经比合资车强了,比亚迪、吉利、长安、五菱、长城、奇瑞,自主车企之间在疯狂内卷,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因为只有这样,车企才能为我们消费者带来更多优秀的产品,你说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辣妈养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现在的汽车制造业

主要采用钢 铁 铝

这些材料会严重影响未来地球资源

可以说 楼主的想法非常好

我认为你设计的汽车首先要环保、轻质、节能的

所以我认为可以取代现有材料的

又具备以上特点

车身新材料的种类

高强度钢板

从前的高强度钢板,拉延强度虽高于低碳钢板,但延伸率只有后者的50%,故只适用于形状简单、延伸深度不大的零件。现在的高强度钢板是在低碳钢内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经各种处理轧制而成,其抗拉强度高达420N/mm2,是普通低碳钢板的2~3倍,深拉延性能极好,可轧制成很薄的钢板,是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到2000年,其用量已上升到50%左右。中国奇瑞汽车公司与宝钢合作,2001年在试制样车上使用的高强度钢用量为262kg,占车身钢板用量的46%,对减重和改进车身性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品种主要有含磷冷轧钢板、烘烤硬化冷轧钢板、冷轧双相钢板和高强度1F冷轧钢板等,车身设计师可根据板制零件受力情况和形状复杂程度来选择钢板品种。

含磷高强度冷轧钢板:含磷高强度冷轧钢板主要用于轿车外板、车门、顶盖和行李箱盖升板,也可用于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冲压件。主要特点为:具有较高强度,比普通冷轧钢板高15%~25%;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平衡,即随着强度的增加,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下降甚微;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比普通冷轧钢板提高20%;具有良好的点焊性能;

烘烤硬化冷轧钢板:经过冲压、拉延变形及烤漆高温时效处理,屈服强度得以提高。这种简称为BH钢板的烘烤硬化钢板既薄又有足够的强度,是车身外板轻量化设计首选材料之一;

冷轧双向钢板:具有连续屈服、屈强比低和加工硬化高、兼备高强度及高塑性的特点,如经烤漆后其强度可进一步提高。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强度高的车身零件。主要用于要求拉伸性能好的承力零部件,如车门加强板、保险杠等;

超低碳高强度冷轧钢板:在超低碳钢(C≤0.005%)中加入适量的钛或铌,以保证钢板的深冲性能,再添加适量的磷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实现了深冲性与高强度的结合,特别适用于一些形状复杂而强度要求高的冲压零件。

轻量化迭层钢板

迭层钢板是在两层超薄钢板之间压入塑料的复合材料,表层钢板厚度为0.2~0.3mm,塑料层的厚度占总厚度的25%~65%。与具有同样刚度的单层钢板相比,质量只有57%。隔热防振性能良好,主要用于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身底板等部件。

铝合金

与汽车钢板相比,铝合金具有密度小(2.7g/cm3)、比强度高、耐锈蚀、热稳定性好、易成形、可回收再生等优点,技术成熟。德国大众公司的新型奥迪A2型轿车,由于采用了全铝车身骨架和外板结构,使其总质量减少了135kg,比传统钢材料车身减轻了43%,使平均油耗降至每百公里3升的水平。全新奥迪A8通过使用性能更好的大型铝铸件和液压成型部件,车身零件数量从50个减至29个,车身框架完全闭合(见图1)。这种结构不仅使车身的扭转刚度提高了60%,还比同类车型的钢制车身车重减少50%。由于所有的铝合金都可以回收再生利用,深受环保人士的欢迎。

根据车身结构设计的需要,采用激光束压合成型工艺,将不同厚度的铝板或者用铝板与钢板复合成型,再在表面涂覆防腐蚀材料使其结构轻量化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镁合金

镁的密度为1.8g/cm3,仅为钢材密度的35%,铝材密度的66%。此外它的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性、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尺寸稳定性好,因此在航空工业和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镁的储藏量十分丰富,镁可从石棉、白云石、滑石中提取,特别是海水的盐分中含 3.7%的镁。近年来镁合金在世界范围内的增长率高达20%。

铸造镁合金的车门由成型铝材制成的门框和耐碰撞的镁合金骨架、内板组成。另一种镁合金制成的车门,它由内外车门板和中间蜂窝状加强筋构成,每扇门的净质量比传统的钢制车门轻10kg,且刚度极高。随着压铸技术的进步,已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的薄壁镁合金车身零件,如前、后挡板、仪表盘、方向盘等。

泡沫合金板

泡沫合金板由粉末合金制成,其特点是密度小,仅为0.4~0.7g/cm3,弹性好,当受力压缩变形后,可凭自身的弹性恢复原料形状。泡沫合金板种类繁多,除了泡沫铝合金板外,还有泡沫锌合金、泡沫锡合金、泡沫钢等,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由于泡沫合金板的特殊性能,特别是出众的低密度、良好的隔热吸振性能,深受汽车制造商的青睐。目前,用泡沫铝合金制成的零部件有发动机罩、行李箱盖等。

蜂窝夹芯复合板

蜂窝夹芯复合板是两层薄面板中间夹一层厚而极轻的蜂窝组成。根据夹芯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纸蜂窝、玻璃布蜂窝、玻璃纤维增强树脂蜂窝、铝蜂窝等;面板可以采用玻璃钢、塑料、铝板和钢板等材料。由于蜂窝夹芯复合板具有轻质、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抗振、隔热、隔音和阻燃等特点,故在汽车车身上获得较多应用,如车身外板、车门、车架、保险杠、座椅框架等。英国发明了一种以聚丙烯作芯,钢板为面板的薄夹层板用以替代钢制车身外板,使零件质量减轻了50%~60%,且易于冲压成型。

工程塑料

与通用塑料相比,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耐化学性、耐热性、耐磨性、尺寸稳定性等特点,且比要取代的金属材料轻、成型时能耗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以软质聚氯乙烯、聚氨酯为主的泡沫类、衬垫类、缓冲材料等塑料在汽车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福特公司开发的LTD试验车,塑料化后的车身取得了轻量化方面的明显成果(见表2)。

中国工程塑料工业普遍存在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规模小、品种少、质量不稳定的状况,而且价格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工程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如上海桑塔纳轿车塑料用量仅为2.86kg/辆,红旗CA7228型轿车为2.4kg/辆,而日本轿车平均为14kg/辆,宝马则更高,为35.64kg/辆。但这种局面将很快被打破,由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新建、国内最大的汽车用高性能ABS工程塑料生产基地日前在上海建成投产。此项目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工程塑料生成线和试验检测仪器等设备,形成了年产15,000吨高性能ABS工程塑料的能力。

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

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因其质量小,而且具有高强度、高刚性,有良好的耐蠕变与耐腐蚀性,因而是很有前途的汽车用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美国开展的最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复合材料车身外覆件得到大量的应用和推广,如发动机罩、翼子板、车门、车顶板、导流罩、车厢后挡板等,甚至出现了全复合材料的卡车驾驶室和轿车车身。据统计,在欧美等国汽车复合材料的用量约占本国复合材料总产量的33%左右,并继续呈增长态势,复合材料作为汽车车身的外覆件来说,无论从设计还是生产制造、应用都已成熟,并已从车身外覆件的使用向汽车的内饰件和结构件方向发展。图2为法国SORA公司为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全复合材料轿车车身和重型卡车驾驶室。上海通用柳州汽车公司和东风公司计划推出全复合材料车身的家庭用小轿车。

车身新材料应用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车身轻量化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具有较高强度的轻质高性能新材料及设计新的轻量化结构。通过多年的探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德国大众九十年代末开发的路波TDI车型就是采用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的综合成果。

TDI所有车身部件都是轻质金属制成的,包括前挡泥板、车门、发动机罩和尾门,其中尾门的金属外层是铝质,内板是镁制成的。汽车的内部设备许多也是轻质金属制成的,如,座椅的框架由铝制成,方向盘的内骨架是镁制成。乘客舱和发动机室之间组合隔板是铝质的。支撑结构通常也是由高强度的薄板金属制成的。

为解决新材料的防腐蚀保护和连接,大众采用创新的冲孔铆接法、迭边压接、激光钎焊等技术。

路波TDI的自重为830kg,包括417kg(50.5%)的钢、136kg轻质金属(16.4%,包括3.7kg的镁)、116kg塑料(14.0%)。在保证车身抗扭刚度、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车身的重量减轻了50kg,汽车的总重减轻了154kg。由于汽车自重大幅度减轻,使得百公里油耗降至2.99升,总能量消耗只是传统汽车的一半。这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减少一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降到四分之一,是典型的环保型轿车,也是世界上批量生产的最经济轿车之一。

新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回收再用性的研究

研究汽车新材料的最终处置问题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到它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汽车上约占自重25%的材料无法回收再用,其中三分之一为各种塑料,三分之一为橡胶,还有三分之一为玻璃、纤维。鉴于这种情况,世界各国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材料的回收再生问题的研究。现在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回收:颗粒回收,重新碾磨;化学回收,高温分解;能源回收,将废弃物作为燃料。

德国在回收塑料等材料的法规是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其管理方式非常明确,即首先是避免产生,然后才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1991年规定回收塑料中的60%必须是机械性回收,另有40%可以机械回收,也可以采用填埋或能量回收的方式。通过十年的努力,现在的回收率已高达87%。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社会”。为此,日本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保持积极态度。此外,日本还大力支持以废塑料为主的工业垃圾发电事业。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150个废塑料发电设备。

减少材料的品种

未来汽车在工程塑料类型的选择上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汽车使用的塑料由几十种高分子材料组成,当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致力于减少车用塑料的种类,并尽量使其通用化。这将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再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降低成本

制约汽车车身新材料应用的重要因素是价格。作为主要新材料的高强度钢、玻璃纤维增强材料、铝和石墨增强,其成本分别为普通碳钢的1.1倍、3倍、4倍和20倍。所以只有大幅度降低这些新材料的制造成本,才可能使诸多新材料进入批量生产。如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将在成本上成为钢材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它的重量减轻有限,但价格却能为用户接受。石墨合成材料尽管性能良好,但因其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它在汽车工业上很难有所作为。

先进的制造工艺的研发

采用新材料与先进的制造工艺是相辅相成的,汽车工业正在努力开发新的制造方法,对传统的工艺进行更新。例如:适用于轻量化设计的连接工艺今年来有所发展,如德国某汽车公司在大批生产的轿车上采用CO2激光束焊接,与传统的焊接工艺相比,焊接成的高强度钢板车身的强度提高了50%。又如,一些复合材料的SMC壳体的材料较厚,大约为2.5~3mm,限制了轻量化的幅度。法国雷诺公司采用新的A级表面精度的SMC模压技术和低密度填料,减薄了零件厚度,使轿车壳体重量比普通SMC工艺下降了30%。

车身设计方法的革命

据欧洲汽车界人士预测,在今后十年中,轿车自身质量还将减轻20%,除了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轻质合金外,车身设计方法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大量采用新型材料,传统的车身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可能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生物学增长规律的形状优化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即能减少零件质量,又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还能使车身零件数大幅度减少。如某车型的零件数已由400个减少到75个,质量减轻30%。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尚未投放市场的概念车由于采用了创新的优化设计法,使整车自重降至544kg。这说明轻量化设计具有极大的潜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吉利银河凭什么引领中国新能源迈入价值向上发展新阶段?》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