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造车新势力大军中,由沃尔沃汽车集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打造的高性能豪华电动汽车——极星(Polstar)品牌独树一帜,逐渐引起了许多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近日,极星发布了全新车型——极星Precept,该车凭借全新极简主义美学设计、环保内饰材料、领先人机交互,勾勒出极星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创想。
外观:极简美学与领先科技完美融合
如果说已经量产上市的极星1和极星2外观还可以找到沃尔沃品牌的影子,那么极星Precept的出现,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极星Precept这款纯电动4门GT轿车,将极简主义推向极致,同时融合空气动力学设计,塑造了极星Precep出色的外观。
前脸部分,一整块漂亮的透明智能面板打造的极星SmartZone取代了传统的前格栅,面板上集成了两个雷达传感器和一个高清摄像头,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升级做好了准备。标志性的“雷神之锤”LED前大灯进化为上下分离的设计,同时SmartZone上方设计了一个导流板,让空气更快速流过机舱盖,这些与众不同的设计元素彰显了极星品牌独特的设计理念。
车身侧面,3.1米的长轴距,配合雕塑感的线条,让整车看起来更为优雅。作为一款引领未来的车型,极星Precep勇于向传统设计说再见。其传统的后视镜被摄像头组件所取代,可以有效降低空气阻力。同时巨大的玻璃车顶一直延伸到后排座椅之后,配合车内的流媒体后视镜,为驾乘者带来视觉感官的惬意享受。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横跨整个车尾,造型更加锐利,左右车灯犹如展开的双翼,再次运用空气动力学和轻量化设计展现极致之美。
内饰:创新环保和智能交互定义“新豪华”
此次发布的极星Precept拥有两大亮点,一是由高科技环保材质和先进工艺打造的全新环保内饰;二是高度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系统。
首先,其全新环保内饰由Bcomp公司的天然亚麻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内饰面板和座椅背板组成,相比传统内饰件减重高达50%,并能减少80%的塑料使用。同时,极星首创的3D飞线(3D-Knit)汽车座椅使用的纤维,源自可回收的PET塑料瓶,内衬和头枕由可回收的软木纤维制成,地毯则源自可回收的渔网。创新环保内饰材料的使用,在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极星的设计更前卫、先锋。可以发现,极星的豪华并不是建立在对自然的不断索取上,而是将环保元素渗透到美学设计中,重新定义了时代先锋的“新豪华”,颠覆了人们对真皮、原木和镀铬即豪华的传统认知。
在人机交互系统方面,极星Precept的15英寸中控触摸屏和12.5英寸的数字仪表盘再次提升了整车科技感。同时,后排车顶中央有一块瑞典水晶片,可全息投影极星星标,增添了高级感。最为关键的是,极星Precept将搭载极星与谷歌合作研发的原生安卓车载系统(Android?Automotive?OS),将支持更多个人专属化功能和智能交互应用。其中控面板上集成了大量的智能传感器,先进的视线追踪技术和近距离传感器实时感知用户的行为,可根据用户的注意力自动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和所显示的内容。
小编有话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数十亿人正常的生活节奏,同时也让我们有时间静下心来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真的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共生,而新能源汽车作为人类未来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其应该有更全方位的考量。正如极星设计总监马克西米利安?米索尼(Maximilian?Missoni)所说:“极星Precept以极致的设计,展现前沿科技之美,而不是回顾历史。科技是推动力,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我们将科技与设计互益互融,创造出极星独特的设计语言。创新环保材质和智能交互系统的结合,开启先锋设计的全新篇章,让极星成为真正的引领之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10月27日开幕的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全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便是在进一步强调了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至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另一热点——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提出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介绍技术路线图2.0主要内容时,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
1)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李骏指出,技术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1+7”的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除了电动化之外,业界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至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
据李骏院士介绍,随着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已接近2020年百公里5L的目标值,目前已大量应用高压缩比(12-13)+米勒循环+变排量附件+低摩擦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汽油机热效率逐渐靠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器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7DCT和8AT相继实现量产;CVT方面,CVT180?、CVT250相继量产。
但面向未来越发严苛的排放标准,单纯提升汽油机热效率显然难以完成,因此,“禁燃”的声音不断传出。但鉴于我国国情,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能源种类更为合适,要在发展汽车电动化的同时,重视传统汽车的转型。因此,专家组一致认为,今后15年中国传统汽车要全面向混合动力车型去转变,用“全面电驱动化”代替“禁燃时间表”更符合中国国情。
正是基于此,2.0版技术路线图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在此基础上,我国汽车油耗将在未来5年、10年及15年达到不同的标准。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新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是对我国汽车电动化路线的合理修正,将引导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汽车全面电动化的进程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性有望显著提升,国内厂商技术储备充足,随着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关键的过渡产品,其重要性将显著提升,市场渗透率有望迅速增长。
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过去平稳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动力(HEV)市场开始明显升温,尤其是在2020年前7个月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型同比下滑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混动车型(不含进口车)批发销售16.6万辆、同比增长16.2%的逆势上扬。而丰田、本田等日系在华合资混动车型的表现更是出色,仅广汽本田混动车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就达到了82,284辆,展现出了极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汽车有望向广汽集团提供混合动力技术,这也是丰田首次将其核心混合动力技术提供给外国公司,其目的无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2019年丰田品牌在华市占率约为6%)。
此外,日产汽车也在加强其在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业务。该公司将发布一款配备了其ePower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日产汽车还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动力车型,其中包括畅销的轩逸轿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