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刻注入强心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

艰难时刻注入强心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

3838px 2025-04-30 信息 99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针“强心剂”扎向中国新能源市场,汽车行业主航道更加清晰。

艰难时刻注入强心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

10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对未来的技术方向、发展方法等给出了清晰路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汽车行业的顶层设计,虽然尚未发布终版的详细文件,但四大要点的披露已经让企业和市场振奋不已,一扫今年前8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因补贴退坡而落后欧洲市场的阴霾;这也标志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即将爆发势增长,一时的艰难之后风口来袭,新能源车企将打响“军备竞赛”。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条要点如下:

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AM车镜解读:

今年是汽车发明的第135年,内燃机的革命也走到了尽头,电池、电机、电控开始取代发动机;芯片、操作系统将为汽车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因此,“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被放到了核心地位,可以预测,未来汽车操作系统领域或许也会出现类似安卓、IOS之类的产品,国内企业如何用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避免再被外资卡脖子,是重大挑战也是机遇。

动力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名声在外,但在今年前8个月的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上,LG化学以1%的领先优势获得了第一名,宁德时代以24%的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松下则以19%的份额名列第三。可以看出,动力电池之争才刚刚起步,中国企业取得决定性优势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而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标准对接”、“数据共享”等关键词则是对汽车“新四化”的加强,不但汽车要信息化、电子化,借助5G技术的发展,充电桩、交通信号、道路、家电等等一切都将互联互通,汽车是移动的电脑,联通一切,届时各种数据和充电标准都将共享和统一,汽车社会的效率将提升到我们当前难以预测的程度。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AM车镜解读:

充电、换电、加氢,成为三大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这对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是利好,政策鼓励百家争鸣,无论是对刚刚完成换电超过100万次的蔚来汽车还是对在氢能源领域大力布局的长城汽车而言都是好事——9月13日,长城控股集团旗下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包括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最大可拓展至150kW的平台化燃料电池堆及70MPa高压储氢瓶阀及减压阀等核心产品。此次发布会正式宣告,长城汽车首款燃料电池SUV将于2021年实现量产,未势能源氢能“联合舰队”出征,长城氢能战略布局纵深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快充的地位被放在了第一位,“快充为主”,一旦这样的高速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建成,燃油车加油快的优势和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的劣势都将荡然无存。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明确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对此,我们希望补贴到位的同时,做到用好、用实,全力避免此前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存在的骗补情况发生。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AM车镜解读:

这一条字不多,但意义重大。虽然我国有着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但前几年很多企业眼里盯着的都是国家补贴,如今在欧美日韩纷纷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和政策力度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此前取得的销量优势基本都消化在国内市场,要说出口看世界,难有能拿出手的车企和车型,反而很多关键零部件如电控核心零部件IGBT器件和图像处理芯片等都需要进口。

这个时候,有两家企业就不得不提,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鲇鱼”特斯拉,它的不断降价,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心态起到了很大的激活作用。

第二家企业就是恒大汽车,恒大汽车是“走出去”的榜样,在国际合作方面恒大汽车一骑绝尘。至今我仍记得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的讲话,揭开了恒大实现"换道超车"的秘诀:"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能买来的技术就买,买不了就合并,合并不了就合作,而目标是要有大规模和大格局,去实现好的品质和价格。至今,恒大集团已经构建出一个覆盖了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并在各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技术。

今年8月3日,恒大汽车同时发布恒驰首期六款车,分别是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覆盖了从A级到D级所有级别,横跨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

对于恒大汽车来说,刚刚备好食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盘子”就来了,剩下的,只等上桌了。不得不说,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选择正确且时机恰当,跟着国家战略走,已经赢了一半。

对于国内的汽车企业来说,扩大国际合作、走出去,将成为影响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AM车镜解读:

公共服务领域由于具有用途固定、路线固定、使用区域固定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有利,对产业发展和产品试点有利。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非常务实,规定“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并未急于求成。

AM车镜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并非横空出世,作为行业内的顶层设计文件,它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息息相关。2009年,我国率先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球抢得了先发优势;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使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之后就是10月9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获得最终通过。

从时间脉络可以发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一直坚定稳健、一脉相承,虽然在细节上不断调整,但在大方向上却是毫不放松。在欧美日韩及跨国车企纷纷追随中国脚步“换道竞争”的当下,更进一步验证了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我们将通过顶层设计助力车企新能源化转型,进而带动整个汽车社会的变革,将先发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进而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大浪淘沙,参与其中的车企百舸争流,成败沉浮,又将书写怎样的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不造整车,但愿共享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最值得买的5款新能源汽车

ZEEKR001经销商报价:29.90-38.60万

外观采用,猎装轿跑车的设计风格,配合近5米的车长和超过3米的轴距,扁平前趴的车身,舒展流畅的线条,大溜背的尾部,辨识度非常高。

内饰设计很简洁,很注重豪华感的营造,用料上采用了NAPPA头层真皮、Alcantara拼接翻毛皮、Microfiber超纤绒顶棚等材质,视觉效果、质感、触感都很不错。

配置上,拥有全速域主动巡航控制(LCC+ACC)功能,“羚羊避险”功能以及包含了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功能在内的驾驶辅助系统,显著提高日常驾车的安全性。动力方面,该车搭载100KW的三元锂电池,支持360KW的超级快充,可为车辆提供712KM的续航能力。

AIONY经销商报价:13.76-18.98万

外观上,前脸的设计感和运动感都很明显,车上的线条棱角分明,此外两侧犀利的大灯造型也很有辨识度。

内饰设计,中控台采用T字型布局,配备14.3英寸的悬浮式中控显示屏幕,内置6125芯片,拥有8核运算平台,支持卫星导航,蓝牙车载电话,面部识别,语音识别控制,4G网络,OTA升级,手机APP远程控制等功能。

配置方面,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供定速巡航,驾驶模式切换,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全场景一键遥控泊车等功能。动力方面,匹配最大输出功率为135千瓦,峰值扭矩为225牛米的驱动电机,最高车速为150千米每时。此外根据配置不同,该车的续航里程分别能达到500千米和600千米。

驱逐舰05经销商报价:11.98-15.58万

外观方面,采用了全新的海洋美学设计理念,很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精致高级,颇具时尚感。内饰方面,搭载了15.6英寸的可旋转中控大屏,支持5G网络速联,拥有更丰富,更快速的车机系统,而且还支持OTA远程升级、智能遥控驾驶等功能。另外它还有VTOL移动电站功能,对喜欢户外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神器。

配置上,拥有可自动跟车并修正车道的LKS主动式车道保持系统、ACC-S&G停走型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根据道路状况和汽车的行驶阻力不断地调整供油量的CCS定速巡航系统等,辅助驾驶能力可达到L2级别。动力方面,采用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峰值扭矩135N·m,提供了46km和101km两种纯电续航,满油满电行驶超1200km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哪吒V经销商报价:7.99-12.38万

外观方面,前脸采用新能源热衷的封闭式前脸,并加入熏黑装饰的前包围,带有很强的运动质感,走的是可爱风路线。

全系标配14.6英寸智能中控大屏,采用高性能8核处理器和1920x1080高清分辨率的组合,支持OTA升级、车联网、语音识别、手机APP远程控制等配置,,同时提供V2L对外放电功能,并装备车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配置方面,搭载了并线辅助,前方碰撞预警,定速巡航,自动驻车,车道偏离预警,全速自适应巡航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动力方面,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搭载最大功率为55千瓦,最大扭矩为175牛·米的前置单电机,NEDC续航里程为401公里,快充至80%需用时0.5小时,慢充为8小时。

红旗E-QM5经销商报价:12.28-20.78万

外观方面,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和分体式大灯组造型,日行灯带呈现出“9”字型,极具辨识度。内饰方面,配备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机械式仪表盘,高级声学玻璃、5层隔音结构以及空气净化系统。

方向盘上是中文红旗标志;空调系统带有双区温控和PM2.5过滤功能。空间方面,车身长度超过5米,轴距达到了2990毫米,超越C级轿车尺寸,达到了同级领先水平,为车内人员提供极为充裕的乘坐空间。

安全配置上,配备了主动刹车,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前方碰撞预警,定速巡航等在内的各种主被动安全系统。动力方面,搭载一台前置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140kW,峰值扭矩为320N·m,最高车速为160km/h,续航里程提供三种版本车型,分别是431km充电版、431km换电版和605km长续航版。

“造整车,华为差得还太远了”。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直言。

因被曝欲将汽车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加之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频频为汽车业务“站台”,给华为汽车BU业务方向从to?B转向to?C增添了诸多想象空间,近日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华为的否认也是一如既往地干脆。

王军认为,对于一辆整车,无论车辆的布置,还是制造以及工艺,都非常复杂,要造这样一辆车,华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理想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王军表示。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刚刚于10月30日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给予汽车行业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加持,实现Huawei?Inside。

像Intel?Inside一样,把Huawei装进每一辆车

Intel?Inside,指的是在计算机领域,Intel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一种品牌认知——一台好的电脑就应该用Intel公司所生产的处理器,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都倾向于含有Intel处理器的产品,许多电脑品牌则因为采用了英特尔的中央处理机而大受欢迎。

在汽车领域,华为也有这样一个“Inside梦”,即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采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来源:华为

为此,华为将过去数年在汽车领域积累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悉数注入了HI品牌,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30+智能化部件。同时,HI品牌还从算力和操作系统层面规划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三大操作系统。涵盖了几乎一辆智能电动汽车的所有关键部件。

“如果把这些技术放到一辆电动车上,我们所瞄准的增量部件大概会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则是电池,以及下车体、上车身、座椅内饰等传统部件,这些是我们不会涉及的。”谈及业务整合后HI品牌的发展方向,王军指出。即便如此,这个市场的前景依旧十分诱人。

在采访中,王军给出了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所以这个市场足够大,从市场角度,我们看到的全是机会。”王军表示。

华为三大操作系统,?来源:华为

那么,华为计划如何将这块“蛋糕”吃进嘴里呢?据王军介绍主要商业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模式十分多样化,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其中,只有搭载华为全套HI解决方案的车型才会打上HI?品牌标识。”王军指出。这意味着,HI?LOGO除了代表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实也是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象征,以及在品牌及技术方面的承诺。

“最快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基于HI模式和车厂合作的车就会陆续上市,届时大家可以见到有HI?LOGO的车。”?谈及目前HI模式的市场化进展,王军透露。“此外,我们的三电系统从今年开始也已经逐步上车了,明年会有更多的零部件陆续上市,比如智能座舱、智能车云服务还有传感器产品,都已经蓄势待发。”

立足软件、算法和生态,构建HI技术底座

在汽车领域,把一个零部件供应商的品牌LOGO作为“核心要素”印上汽车,这在过去是很多企业想都不敢想的,但华为不仅想了,而且还做了。不得不说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其“野心”丝毫不亚于造车。因此,很多人很好奇华为的信心底座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在此次采访及同期举办的“汽车媒体走进华为”活动中,华为通过对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面展示,再一次做了诠释:核心还是华为过去在ICT领域的积累。在华为看来,智能汽车是ICT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每个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且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加速,基于ICT的硬件和软件将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这正是华为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根本原因。

比如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的充电、供电、电控以及电池管理等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原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在汽车领域的延伸。毫米波雷达源自无线产品线,因为5G的毫米波和毫米波雷达技术同源。智能座舱作为未来智能汽车主要的交互中心,未来的控制中心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Pad,这与华为在手机和电脑领域的积累也是完全吻合。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右)和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左)

至于ICT的技术底座之上,王军认为华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软件、算法和生态,特别是软件,是华为现阶段投入的重点。因为在华为看来,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就是一个平台,只要硬件平台打造好之后,就能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软件快速迭代不断增加功能和特性,提供更好驾驶体验,解决在开车过程中“不用动脑、不用动手”的问题。

“软件方面,目前我们团队规模已达四千人,这还不包括2012实验室里的软件人员,在那里我们从事AOS、VOS等研发的工作人员就有五六百人。我们现阶段大部分的投入都在软件方面。”王军表示。软件背后的算法领域,华为基于过去在无线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包括融合算法、感知算法等多个类型,可以满足智能汽车的多样化需求。而生态,更是华为的核心能力所在,在该领域目前华为已经为汽车行业开发了AOS、?VOS、HOS等多个操作系统,其中HOS-A,据王军透露更是华为单独为车机开发的,旨在填补车机OS领域的空白。

不过,如同优势明显,华为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安全,由于华为此前并没有汽车行业的积累,对于在安全方面如何构建能力,从而使产品真正达到车规级要求,王军坦言华为的经验还是十分欠缺的。据悉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华为智能汽车BU成立不过一年半,但走弯路却走了快两年,期间不乏车企的质疑。

“还有盈利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不赚钱是最核心的。那么对于华为,按照汽车产业投资规律,我们预计华为新业务实现盈亏平衡平均周期需要八年。”王军表示。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况且一旦将来市场成熟,华为如何实现从增量到增值的切换也是个问题。

不做低等级自动驾驶,以终为始推进技术落地

在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自动驾驶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目前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和“眼睛”,华为均已进行了相关的布局。

其中在“大脑”方面,华为的主要产品是MDC智能驾驶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华为自研昇腾AI芯片、车控OS等核心产品,可通过裁剪软硬件功能,支持自动驾驶从?L4?到?L2+的平滑演进。为满足不同合作伙伴的研发需求,迄今为止华为共推出了四款MDC智能驾驶平台,分别是MDC?600、MDC?300、MDC210和MDC?610。

在“眼睛”方面,对于当前行业主流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华为几乎都有涉及,比如在今年北京车展亮相的8M前视双目摄像头、超级鱼眼摄像头、77GHz毫米波雷达,支持短距、中距和长距多种不同应用场景、等效100线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4D成像毫米波雷达等,就是华为在该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来源:华为

“整体来看,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希望基于单车智能路线,面向乘用车市场在可泛化的市区场景中解决广大用户每日通勤途中的连续性问题。”?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和首席架构师苏箐表示。

在苏箐看来,目前自动驾驶领域虽然路线众多,但真正适合中国驾驶场景的却少之又少,即使是目前走在行业前列的特斯拉,考虑更多的其实也是高速场景,而在国内比较高频的城区通勤场景基本不能用。“更别说Waymo的Robotaxi,系统虽然比较高阶,但ODD却严重受损,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凤凰城出不来”。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苏箐认为如果想让自动驾驶发展更快,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技术等级和法规等级脱钩和解耦,至少未来五年内,自动驾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技术问题,而非做伦理选择,否则导致的后果是:在推一个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时,企业为了不承担法律风险,会刻意把系统的ODD限制在非常小的区域,这样的系统对用户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比较推崇的一种技术路线是在功能上面尽量向L4靠拢,能够帮助解决每日通勤的问题,但在法规上面,就是一个L2的系统,很长时间需要驾驶员或者安全员承担这个法律责任,这样才可以让整个行业循环起来,不然没有人愿意买单。”?苏箐表示。从这一点上来讲,如果有企业和华为在思维上有点像的话,苏箐指出肯定是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谈及华为的自动驾驶战略选择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明确指出华为不做低等级的智能驾驶,而是宁愿多加几个激光雷达,再配合毫米波雷达、视觉计算,融合起来走向自动驾驶,来解决中国路况场景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构建上必须足够扎实,从底层的计算系统到算法栈再到数据平台能够具备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栈流程,甚至包括一部分地图系统,以保证系统快速迭代。并至少保持10倍投入的队伍来支撑未来15年持续迭代,只有这样才可能活下来,甚至脱颖而出。”?苏箐表示。

在他看来,这也是华为无线和手机产品线成功的经验,自动驾驶也需要这样才能成功,一开始几百人,然后数千人,然后需要上万人,持续投入十几年。华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据悉,今年华为的目标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目前研发团队正全力打造这样一个自动驾驶系统。最快2022年初,用户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艰难时刻注入强心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